俄罗斯科学院将研究实施西伯利亚鄂毕河部分水量调往中亚(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项目的可能性。据《Forbes》援引RBK报道。
这相当于苏联时期“西伯利亚河流改道”项目的现代版本-1970年代曾计划建设明渠向中亚干旱地区输水。新方案考虑建造封闭式管道系统,学者认为这将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流失并降低环境影响。
该项目研讨决议于10月俄科院地球科学部“陆地水资源”学术委员会会议上通过。会议讨论了俄罗斯水利行业战略规划问题,包括“大规模跨流域及跨境河流调水的可能性与后果,涉及气候效应及对参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俄科院水问题研究所科学主任维克多·丹尼洛夫-丹尼里扬表示,学者拟建议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将该项科研经费纳入国家计划。
会议讨论了两大优先方案:向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咸海地区调配部分鄂毕河水,以及将伯朝拉河与北德维纳河径流引入伏尔加河流域并通向亚速海区域。研究人员认为,此举不仅能优化俄罗斯境内水平衡,还可改善中亚地区水资源状况。
Polyplastic集团董事会主席列夫·戈里洛夫斯基提议建造长约2100公里的七线封闭压力管道。据其估算,该系统首阶段年输水量可达55亿立方米,必要时可提升至三到四倍。但该公司新闻处声明,Polyplastic并未参与或发起任何西伯利亚河流调水项目,所提供材料纯属学术专家意见。
罗伯特·尼格马图林院士在会上指出中亚地区水电短缺日益严重。他强调水资源短缺已导致土地荒漠化、农作物减产及社会经济风险。其表示,鄂毕河年径流量达3000立方公里,仅调用其中20-70立方公里既可部分解决区域问题,同时能“减轻对北极的热负荷”。
IES工程咨询公司项目负责人德米特里·索佐诺夫预估该管道系统投资至少需1000亿美元,主要设施建设周期不少于十年。他列举了利比亚“大人造河”与加州输水渠作为类似大型基建案例。
ℹ️ 早在1970-1980年代,苏联水利部曾研究将西西伯利亚河流(鄂毕河、额尔齐斯河、托博尔河及伊希姆河)调往咸海方向的可行性。该项目历时约二十年才得以开发,终在1986年被苏共中央政治局叫停。